一周新政:小微企业享8条便利办税缴费新举措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阅读:189次

一周新政:小微企业享8条便利办税缴费新举措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本周,我们迎来了多项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如,国家税务总局推出8条便利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新举措;用人单位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将列入失信黑名单;商务部要求做好外贸领域减证便民、优化服务有关工作,防止要求企业依旧提供已经取消的证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便利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新举措的通知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便利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新举措的通知》,推出8条便利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新举措,进一步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一、搭建线上诉求和意见直联互通渠道。各级税务机关在原有直联方式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与小微企业的线上直联互通渠道,促进税企沟通,更加广泛采集、精准分析并及时反馈小微企业实际诉求,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诉求和意见的快速响应效率。

  二、制发小微企业办税辅导产品。税务总局依据《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3.0版)》,修订《纳税人办税指南》;针对小微企业日常办税事项,编制《小微企业办税一本通》,指引小微企业明白办税、便利办税。各地税务机关组织好印制和宣传发放等工作。

  三、优化跨区迁移服务。各省税务局探索为属于正常户且不存在未办结事项的小微企业,提供省内跨区迁移注销的线上办理服务,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快速办结,让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省内跨区迁移更便捷。

  四、扩围批量零申报服务。各省税务局探索将批量零申报服务范围从申请注销的非正常户扩大至全部非正常户,减少补充零申报重复操作。纳税人补充申报以前年度非正常状态期间的企业所得税,其月(季)度申报均为零申报(且不存在弥补前期亏损情况)的,可以进行批量处理,便利小微企业解除非正常状态后恢复经营。

  五、优化涉税违法违规信息查询服务。各省税务局依托电子税务局,为小微企业提供涉税违法违规记录线上查询服务,便利小微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本企业相关情况,促进小微企业提升税法遵从度。

  六、推行企业开办事项集成办理。各省税务局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政府部门协作,利用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协同相关部门实现新办企业登记、刻章备案、申领发票等企业开办事项的信息“一次填报、一网提交”。

  七、制发税收优惠事项清单。税务总局编写、发布并动态调整税收优惠事项清单,第一批清单将包含小微企业相关的18类491项优惠事项。各地税务机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分行业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辅导,方便小微企业及时享受。

  八、提升“银税互动”普惠效能。各省税务局积极与银保监部门沟通,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的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为纳税信用A级和B级的小微企业创新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如“无还本续贷”等,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下简称社会保险)领域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参保及待遇领取人员等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暂行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参保及待遇领取人员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其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

  (一)用人单位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的;

  (二)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违规参加社会保险,违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超过20人次或从中牟利超过2万元的;

  (三)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数额超过1万元,或虽未达到1万元但经责令退回仍拒不退回的;

  (四)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他人冒领、多领社会保险待遇超过6个月或者数额超过1万元,经责令退回仍拒不退回,或签订还款协议后未按时履约的;

  (五)恶意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用于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约定以外用途,或者造成社会保险个人权益信息泄露的;

  (六)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不按服务协议提供服务,造成基金损失超过10万元的;

  (七)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第三人依法应偿还社会保险基金已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超过1万元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暂行办法》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作出列入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信用中国”等相关媒介上公示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作出列入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传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信息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用信息平台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依据《关于对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经〔2018〕1704号)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对纳入纳税信用管理的企业纳税人实施纳税信用修复,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告》明确,纳入纳税信用管理的企业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纳税信用修复。

  (一)纳税人发生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资料备案等事项且已补办的。

  (二)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未构成犯罪,纳税信用级别被直接判为D级的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处理结论明确的期限期满后60日内足额缴纳、补缴的。

  (三)纳税人履行相应法律义务并由税务机关依法解除非正常户状态的。

  《公告》强调,失信行为尚未纳入纳税信用评价的,纳税人则无需提出申请,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信用修复范围及标准》调整纳税人该项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分值并进行纳税信用评价。

  非正常户失信行为纳税信用修复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申请一次。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推动外贸模式创新,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公告》明确,综试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一)在综试区注册,并在注册地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出口货物日期、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的;(二)出口货物通过综试区所在地海关办理电子商务出口申报手续的;(三)出口货物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其增值税、消费税享受免税政策的。

  在核定征收方式方面,《公告》提出,综试区内核定征收的跨境电商企业应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并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

  优惠政策方面,《公告》明确,综试区内实行核定征收的跨境电商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取得的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免税收入的,可享受免税收入优惠政策。

商务部关于切实做好外贸领域减证便民、优化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部署,商务部对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于2019年3月公布了取消的19项由规章设定的证明事项、15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详见商务部公告2019年第13号)。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外贸领域减证便民、优化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推进上述政策措施在外贸领域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改进服务作风,防止要求企业依旧提供已经取消的证明。

  《通知》明确,关于规章设定的证明事项的取消,包括自2019年3月18日起取消的证明事项和调整证明文件提供方式的证明事项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自2019年3月18日起取消的证明事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项下:对外贸易经营者向商务部或者受商务部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时,不再提交财产公证证明、资金信用证明文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第五条第三款第三项第五目同时停止执行。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许可证审批项下:对外贸易经营者向商务部或者受商务部委托的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以下简称为出口许可证)时,不再提交赴国(境)外参展证明。《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有关规定同时停止执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项下:对外贸易经营者向商务部或者受商务部委托的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动进口许可证》(以下简称为自动进口许可证)时,不再提供授权经营证明材料、生产许可证明材料、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实施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三目、第四目同时停止执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有关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二)调整证明文件提供方式的证明事项。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许可证审批项下:对外贸易经营者向商务部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以下简称为进口许可证)以办理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手续时,不再提供翻新业务资质证明文件,调整为提供书面告知承诺。《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第九条有关规定同时停止执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项下:对外贸易经营者向商务部或者受商务部委托的机构申请自动进口许可证以办理机电产品(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采购的)进口手续时,不再提供《国际招标评标结果通知》,调整为提供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中标通知书。《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实施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七目有关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通知》还明确,关于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的取消,包括行政审批事项中证明事项的取消和其他事项中证明事项的取消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行政审批事项中证明事项的取消。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许可证审批项下:申请进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时,不再提交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货物自动进口许可项下:申请自动进口许可证时,不再提交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进出口国营贸易经营资格认定项下:申请进出口国营贸易经营资格或者非国营贸易进出口允许量时,不再提交下列证明文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书面审核或证明;原油进口业绩证明;近三年产量证明。限制进出口货物的配额审批项下:申请出口配额不再提交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其中,申请出口配额(供港活猪)的不再提交供港活猪注册养殖场资格、连续三年供港活猪的年平均出口供货实绩在6000头以上等证明;申请出口招标配额的,不再提交投标企业资质证明。

  (二)其他事项中证明事项的取消。取消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证明,调整为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填报信息情况表,并作出真实有效承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外文局 关于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外文局印发《关于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指出,翻译专业人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符合翻译专业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主要是为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服务,为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统一了翻译系列职称名称,将翻译系列初级、中级、副高级的名称分别确定为三级翻译、二级翻译、一级翻译,为进一步体现高级别翻译工作核心内容,并在名称上与国际接轨,正高级名称确定为译审。

  《意见》提出,要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翻译专业人员的品德、能力和业绩,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充分激发翻译专业人员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例如,进一步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等条件的制约,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受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翻译专业人员职称申报。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评价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翻译系列职称社会化评审机构,推进翻译系列职称社会化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