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减负 让市场在保就业中唱主角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2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85次

   “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李克强总理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保就业须从保企业着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这样的施策逻辑正昭示着就业、企业、市场与增长彼此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紧密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总理更是表达了“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的期待。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到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培育壮大新动能到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以就业为首的一系列任务部署已然清晰,各方政策聚力增效稳增长的同时,也将为中国经济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021年创造更大回旋余地。

  兑现全年就业目标游刃有余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2020年,唯一被量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最终以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的超预期成绩,铸就了2020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2.3%的辉煌成绩,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

  2021年,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年度发展目标攸关“十四五”开局,更关系到民生福祉的提升。其中,就业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至关重要。

  “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在预料之内,反而全年GDP实现6%以上的目标设定普遍低于社会机构8%的增长预期。”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要为宏观经济预留更大回旋余地。“实际上,6%以上的增长也足以支撑11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达成,关键在于一系列围绕就业优先政策的部署与落地见效。”

  在黄征学看来,源于持续扩大的就业压力是决策层不断加码就业优先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创新高达909万人。此外,还要保障转业军人和农民工就业。“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就业优先的政策显然为社会各界吃下了‘定心丸’。”黄征学说,而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的施策逻辑,也将为市场寻求正向增长坚定信心。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要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重申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此外,对于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中就包括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带动灵活就业,以及通过扩大投资带动大项目落地创造的就业岗位。

  “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干预确保企业更有能力和条件生存下去,刺激消费保障民生,加之国家重大工程、大项目的推进,最终实现了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活跃度提升,更推动了市场自身活力的释放。”汪浩说,由此前瞻2021年的市场表现,围绕就业目标部署和推进的经济政策,也将进一步发挥成效,确保目标达成游刃有余。

  苦练内功积极应对潜在挑战

  就业目标的实现和确保企业生存的努力离不开基本面的稳定向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尽管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众多利好政策支持,且随着新冠疫苗的逐步铺开上市、外部环境的有所好转,加之国内发展向上势头对外资的吸引,但这些都不应改变对2021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清醒认识。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是最大挑战之一。黄征学认为,尽管国内情况持续好转,但疫情影响是全球范围的,对外部防控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由此带来对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影响都应纳入考量。

  其次,国际环境变化对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黄征学表示,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在加剧影响企业生存以及产业链在全球范围重新布局的潜在可能。

  实际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早已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任务部署。“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已成为对内恢复发展经济、对外确保经济主权的核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黄征学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非一日之功,但其本身也酝酿了巨大的产业机遇。同时,客观上也为国内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尽早掌握核心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际上,去年以来,产业层面已经彰显了企业迎难而上的成果。汪浩介绍,去年的规模工业增加值中,涵盖新能源、微型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相较于传统工业增长更加积极和正面的表现。

  “受制于国际环境变化对产业链冲击的影响,企业应对有被动成分存在,但主动而为更显重要。”汪浩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尤其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是对我国国内产业及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对尽可能减少受到外部影响,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因此,苦练内功,积极应对才是正道。